時間:2018-04-08 發布者:admin
近期,我司接到部分患者來電咨詢:“詢問在糞便中能找到未消化完全的白色藥片是什么原因?”
盡管來電咨詢我們都以耐心負責的態度做出解釋,但仍有部分患者心存疑惑。為解答來電患者的疑問,做出此次說明!
補佳泰?氯化鉀緩釋片采用微孔膜控緩釋劑,是一種在胃腸道中不溶解的聚合物,使用的是德國藥用材料生產企業Degussa.rohm公司生產的胃腸道中不溶解的聚合物丙烯酸樹脂作為衣膜材料,在其包衣液中加入少量水溶制孔性物質,制成微孔膜控緩釋劑,其片芯具有一定硬度和較快的溶出速率,藥物的釋放速率完全由微孔包衣膜控制。
為什么我怎么沒遇到過這種事兒,吃其他藥都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?
因為普通藥片(素片)服用后以后很快在胃部崩解,藥物成分迅速釋放,且胃腸道反應大。所以根據實際需要,按照醫生處方使用氯化鉀緩控釋劑,藥物包裹在不能被吸收的骨架外殼中,緩慢的釋放,可減少用藥量,降低毒副作用,減輕胃腸道反應。
氯化鉀立體網狀結構
為什么這款藥需要設計成不溶解的緩釋片?
這樣設計的膜孔緩釋片劑,其實是為了臨床上藥物在體內的緩慢釋放,避免氯化鉀對胃腸黏膜刺激反應,服藥后糞便排出的白色藥片為不能吸收的立體網狀結構骨架殘渣,也就是上面提到的“聚合物丙烯酸樹脂”的衣膜材料。設計好的氯化鉀膜孔緩釋片,以其立體網狀結構為骨架緩慢釋放氯化鉀內容物,在經過胃腸道吸收后,骨架殘渣排泄到糞便中,到達糞便中的“緩釋片”相當于雞蛋的外殼,里面的營養物質其實已經被人體吸收了,排出體外的只是“蛋殼”。
圖一:在實驗室環境下,專業工作人員對氯化鉀緩釋片釋放度進行檢驗,10-12小時片芯幾乎全部釋放,但依然能清晰看到完整藥片外形。